杨俊新有双宽大厚实的篆刻人生手,指缝里还有些洗不掉的刻春自行车油痕迹。 就是秋修九游这双手,上午修理自行车,车匠下午做篆刻,杨俊一做就是篆刻人生十几年。 前不久,刻春杨俊新的秋修篆刻作品“天马行空,乐且晏如”,车匠作为雅安唯一一件作品入选了西泠印社国际篆刻选拔赛。杨俊一时,篆刻人生祝贺声声,刻春而杨俊新却很平静。秋修 “篆刻艺术是车匠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,不是杨俊‘雕虫小技’,当然也不是高不可攀。然而要使篆刻艺术达到较高境界,只有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修养,才能真正地做到‘有笔尤有墨’,而不是只有‘刀与石’。”杨俊新将篆刻视之为一种“方寸之内”的文字艺术。
修车匠原来是篆刻迷
55岁的杨俊新在市区康藏路经营着一家自行车修理铺,店面不大,九游店里摆放着各种新式老式的自行车。 铺内的墙面、地上,到处都是自行车的各种零件,蒙尘的金属、机油,只要轻轻一碰,就会沾上黑色印迹,很是简陋。杨俊新一身黑衣黑裤,戴一副眼镜,头发有些凌乱,坐在小椅子上和店铺浑然一体。在这里,杨俊新既是老板也是修理工。 每天上午,杨俊新是在修理铺度过的,附近的居民都爱上他这里修车。杨俊新除了修车技术娴熟,待人也相当随和。不过,知道这个长相憨厚老实的修车人会书法、懂篆刻的人还真不多。 杨俊新家有个花园小院,院中四角,堆放着各种石料,一间比客厅还大的房间是杨俊新的工作室,书柜里,高高地摞着各种书法篆刻书籍,桌子上放着数不清的篆刻印章。说起他与篆刻的渊源,却是异常简单。 杨俊新从1983年开始学习书法,在河南省书法研究院进行学习。 因为书法写得好,在当地小有名气。杨俊新常被邀请参加雅安各种展览。由于写得一手好字,雨城区文化馆找他帮助刻制蜡版。为了掌握好手劲,他先用钢条在石头上试了试,没想到却有了这样的感受:石头就像纸,刻刀就是笔,在石头上写字,也是一种乐趣。 这简单的一个感受,让他从此对篆刻迷恋了起来。没有刻刀,就自己找车刀磨制。 兴趣之余,杨俊新还觉得篆刻对于书法作品的用途也很大。一幅作品完成时,需要加盖印章,而当时雅安还没有专门从事刻章的人,因此,杨俊新就尝试着自己刻。 杨俊新几乎把他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篆刻上,即使修车的空余也不忘揣着刻刀,休息时找石头刻,成了一个地道的篆刻迷。
潜心篆刻如醉如痴
迷上了篆刻的杨俊新,深深地陷入了这小小的方寸世界,每当他篆刻起来,就不知疲倦。 杨俊新购买书法篆刻书籍花了不少钱。 讲起篆刻艺术,杨俊新头头是道。“从广义上来讲,先有文字,而后有章法,再有刀法。篆法是篆刻的基础。刻是篆写效果的体现和抒发。”杨俊新说,从艺术上来讲“书画同源”。书法和篆刻是两姐妹。书法是篆刻的根本。所以,自己练习书法对于篆刻也是很有帮助的。 “印从书入,印从书出”。只有弄通书法尤其是篆法,才能治好印,创作出像样的作品。多年来对篆刻的研究让杨俊新领悟到,书法讲究线条、结构、章法布局,篆刻也同样如此。但是书法又不等同于篆刻,书法是用毛笔写字,篆刻是用刻刀。 写书法用的是纸,而篆刻用的是印石。书法和篆刻虽然有密切联系,又有区别,两者都有章法,篆刻章法中的挪让、疏密、排比的艺术手法和书法又不一样。“因此常有人说,书法是篆刻的优先条件,篆刻家一定是书法家,但书法家不一定是篆刻家。”杨俊新说。 每天,杨俊新在印石上刻了磨、磨了刻,如此反复锻炼。杨俊新篆刻用的印石,都从成都买回,然后自己动手抛光,他对各种石头的习性了如指掌,在印章选料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。刚开始杨俊新用的石头石质不是很好,但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后,印石的石质要求就提高了。他通常会选取青田石或寿山石。
篆刻技艺用心去捕捉
从起初的爱好,到现在,杨俊新对篆刻的热爱演变成了一种执着。他在探索中体悟:篆刻“方寸之地”,气象万千,要想技艺精进,必学前人,拜师求艺,如此才能博采众长,自成一家。 也正是有了这份执着,杨俊新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,常以“不积跬步、无以至千里”自勉。为了博采众长、精益求精,他几乎把自己修车挣来的大部分收入用来买篆刻、书画、文学书籍,以临摹秦汉印为主,坚持走“秦汉为宗,近现代为师”的路子,每天坚持阅读有关书法、篆刻方面的古典书籍,特别是古书中有关甲骨文、金文、小篆的文献,细细品读、琢磨。对明清以来的篆刻作品,特别是对邓石如、赵之谦、黄牧甫、吴昌硕、齐白石等人的作品更是潜心研究。 在学习书中知识的同时,他还经常向四川省篆刻名家郭强先生学习,请他对自己的作品给予评点和指教,耐心探讨篆刻艺术的奥妙之道。 通过不断地学习、钻研和实践,杨俊新的篆刻艺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,渐入佳境。除对传统篆刻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外,还不断探索创新,冲切兼用,刀法自如。篆刻题材,从最初的秦汉为宗,发展到甲骨、金文、肖形诸印体,朱文线条刚劲有力,充满活力。白文大气磅礴,生动有趣。 随着篆刻水平的提升,各种荣誉也接踵而来。他的书法篆刻除了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,还成为我市仅有的四名中国书协会员之一。杨俊新的篆刻作品还陆续登上了1999年省第三届篆刻艺术作品展、2004年省首届临书临印展、2006年鲁陕川三省篆刻联展、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以及2007年省第四届篆刻艺术作品展。 但在杨俊新眼里,任何荣誉都比不上篆刻本身所带来的灵性与惬意。“人的一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,人生就是一种经历,一个过程。而重要的是自在、快乐、愉悦地走完这个过程。”杨俊新认为,篆刻值得他用终身钻研学习,用心灵去捕捉和体会。
记者 舒玮